首页 > TapTap官方下载最新版本 > 点点官方登录入口

清远阳山:党建为舵 “三治”为帆 以数智赋能绘就乡村治理新图景

时间:2025-09-28 12:29:29 来源:南方+
【字体:

  “以前村里事,干部干、群众看,现在大事小事大家议,纠纷不出村就解决,村容村貌也越来越美。”谈及家乡的变化,清远市阳山县村民李婶的话语中满是笑意。

  阳山县以党建为引领,深耕自治、法治、德治“三治融合”路径,叠加数字技术赋能,将基层治理“软实力”转化为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”(下称“百千万工程”)落地见效的“硬支撑”,推动乡村治理从“粗放松散”迈向“精细协同”,从“痛点难点集中”蝶变为“治理有序、发展有力”。目前,全县已培育国家级乡村治理示范镇1个、示范村2条,省级示范镇5个、示范村34条。

  党建领航聚合力 基层自治焕生机

  乡村治理,关键在党。阳山县将党建引领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,通过制度建设与组织革新破解基层治理难题,推动治理效能显著提升。

1.png

阳山县聚焦“领头人”能力提升,深入实施“头雁领航”与示范工程。资料图

  针对村级组织权责模糊问题,阳山县印发《村级事务工作指南》《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制度汇编》,以“清单化”方式明确权力职责,同时巩固村党组织书记“三个一肩挑”成果。突破传统组织架构限制,将14个党员超百人的行政村党总支部升格为党委,织密上下贯通的组织体系,从制度与架构层面筑牢治理根基。

  在强化组织根基的同时,阳山县聚焦“领头人”能力提升,深入实施“头雁领航”与示范工程。通过“理论教学+实地观摩+案例研讨”模式,对村(社区)党组织书记开展全覆盖培训,邀请专家及优秀书记现场授课,强化其抓治理、促发展的实战能力。同步推进“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样板工程”,打造“五有”示范村,让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凝聚群众的主心骨。

  法治筑基强保障 德治润心树新风

  “综治中心一‘吹哨’,住建、司法的同志5分钟就到了,我家宅基地纠纷3天就解决了!”岭背镇村民老李的经历,是阳山县法治治理“加速度”的生动写照。为让群众在矛盾面前“找得到门路、用得上办法”,阳山县构建起全链条法治服务体系。

2.png

岭背镇综治中心监控研判室“平安乡村”监控调度。岭背镇供图

  以县级综治中心为“枢纽”,阳山县整合政法、信访等部门力量,通过“进驻+轮驻+随驻”模式实现服务集中,叠加法律咨询、法律援助、信访接待、人民调解等多元功能。针对涉婚姻家庭、土地权属等复杂纠纷,推出“法律诊断—调解疏导—司法确认”全流程服务,并建立“吹哨应哨”机制,确保部门5分钟内响应。该机制实体化运行以来,推动多宗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,化解率达97.22%。

  与此同时,阳山县创新实施“法律明白人”培育工程,从村“两委”干部、党员中遴选670人开展培育,形成“主动介入+人民调解+司法确认”的“三及时模式”,民间纠纷调处成功率达100%。深化“一村(社区)一法律顾问”制度,全县13个乡镇167个村(居、社区)聘请55名律师,2025年提供法律咨询6755人次,开展法治宣传456场,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175户,覆盖98.7%的行政村,让法治信仰扎根乡土。此外,“法院+”委托调解模式的深化实施,充分发挥行政力量专业优势,大幅提升纠纷化解效率。

3.jpg

阳山持续开展文化惠民演出。段灿 摄

  在筑牢法治根基的同时,阳山县以精神文明建设为引擎构建德治体系。大力实施农村精神文明创建“五大行动”,依托18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(所)年均开展2000多场文化惠民活动。以问题为导向推进移风易俗,针对天价彩礼、厚葬薄养等陋习开展“抵制天价彩礼·倡导文明新风”主题宣传358场。借助“丫山讲堂”平台,组织基层理论宣讲员以方言开展“理论+文艺+互动”微宣讲,将党的政策与非遗传承、红色文化、韩愈文化等民俗特色相结合,推动党的创新理论“飞入寻常百姓家”。如今,全县159个行政村全部达到干净整洁标准,654栋农房完成外立面改造,农村面貌实现整体提升。

  数智赋能提效能 多元参与促共治

  “以前巡查靠腿跑,一天转不完一个村;现在无人机一飞,‘两违’建筑、火情隐患全看清!”黎埠镇网格员小张的切身感受,印证着阳山县数字治理的升级迭代。阳山以科技赋能、群众参与为抓手,推动治理模式从“经验治理”向“智能共治、全民参与”转变。

4.jpg

阳山县应急管理局到黎埠镇开办无人机驾驶技术培训班。资料图

  在数字技术赋能方面,阳山县在13个乡镇全覆盖建设无人机机库并组建专业飞手队伍,针对“两违”建筑巡查、森林防灭火监测、农田水利设施管护等场景,开展“空中巡查+地面处置”协同作业。通过数字化手段实时掌握乡村发展动态,为精准治理提供数据支撑,推动治理方式向智能化、精细化转型。

  为激发多元主体参与动能,阳山县推广“积分制”治理模式,村民参与环境整治、志愿服务等活动可赚取积分,兑换生活用品或惠民政策,这有效调动了他们的参与积极性。如岭背镇将“积分制”与人居环境常态化保洁机制结合,细分“环境卫生、综合秩序、绿化美化”三项积分管理事项,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兑现奖品,进一步激发群众参与保洁的内生动力。同时,强化社会联动,通过“公益服务岗”“乡村振兴志愿队”“村民议事厅”等平台,鼓励党员干部、工青妇代表、志愿者、人大代表等参与事务调解,推动决策共谋、发展共建、成果共享。大崀镇松林村通过“12345”议事协商模式,成功解决桥梁拓宽、水渠修缮等民生问题。此外,建立社会工作观察员制度,充分发挥观察员“摄像头”“传感器”作用,全县现有社会工作观察员14名(省级1名、市级3名)、社会观察站1个。

  在公共服务提升领域,阳山县着力织密民生保障服务网络。大力实施“城乡居保镇村通”工程,构建乡村5公里“社保服务圈”,依托“粤智助”自助机提供298项高频政务服务,满足群众“自助办”“就近办”需求。积极推动“两社三中心”(社气、社品,服务中心、邻里中心和活动中心)试点建设,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整合内部空间资源、优化功能室布局。阳城镇城南西社区深化推行党建引领社区治理“17”(一起)出发模式,每月17号组织开展进小区便民服务活动,实现从“等群众上门”到“送服务上门”的转变,推动“实体三中心”向“流动三中心”升级,切实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和服务群众水平。

  从治理难题逐步化解到乡村活力持续增强,阳山县以党建为魂、“三治”为翼,让乡村治理既有力度更有温度。下一步,阳山将持续强化党组织引领作用,不断夯实法治保障根基,深化德治浸润成效,激发群众参与热情,推动“四力”协同更紧密、治理效能再提升,以更实举措护航乡村安定兴旺。

【 打印本页 】 【 关闭窗口 】
Baidu
map